2020年10月12日,《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我校:深化“汉语+”“双栖”人才培养——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省级一流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革新实践。
深化“汉语+”“双栖”人才培养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省级一流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革新实践
随着“一带一路”建议的实施,不仅沿线国度的汉语教育市场蓬勃开展,而且世界各地都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尤其是联合国将汉语列为世界通用语种后,越来越多的国度把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设汉语课程,继续推进这一热潮。同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也被纳入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范围。所有这些,使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开展机遇。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是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省级一流专业,多年来密切掌握世界形势的开展,响应“一带一路”建议,实施“汉语+”人才培养模式革新,多维协同,固本铸魂,全面推进本专业的树立,收到了可喜的效果。
专业理念的优化与“双栖”人才的目标定位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第一批本科专业之一。2008年兴办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普遍不景气,许多高校纷繁缩减或取消该专业。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并没有复杂地从事先毕业生出路不理想的现象去取舍,而是从深化专业认识入手,重新审视专业理念,确立人才的目标定位与培养模式。经过重复讨论,首先确立了“双栖”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与革新思路,解决了人才培养模式革新的指导思想问题。学校从国度“一带一路”建议和设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目的动身,结合外语院校的特色,紧紧掌握世界汉语热的形势,认真审视“一带一路”沿线国度的语言现状,充沛掌握“互联网+”的时代潮流,预测国际形势可能出现的变化,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优化了专业教育的基本理念,改动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形成了以“中外融通”“线上线下”融合为内核的“双栖”人才培养作为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新定位。
所谓“中外融通”,就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具有中外文化的高素质,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这是针对当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面临的不稳定的国际形势作出的抉择。如果形势变化,大少数毕业生在暂时出不去的情况之下,只能先选择在国际就业。这样,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肯定要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外语专业的毕业生竞争,这就必需要强化中外语言文学与文化的素质和能力,到达中外融通,以期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所谓“线上线下”融合,是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在教学技艺上,既能掌握在国外线下实体空间进行面对面的汉语教学的技艺,也能掌握利用互联网线上虚拟空间进行跨境汉语教学的技艺。所谓“双栖”人才,就是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既可以到国外任务,也可以在国际就业;既可在线下面对面进行教学,也可在国际网络汉语教育机构的网络平台上开展跨境汉语教学,甚至可以自己创业,树立自己的网络平台,进行跨境汉语教学。
人才培养目标的优化,为专业革新明确了方向,理清了思路。这种“双栖”人才的社会适应度高,市场竞争力强,更能体现出复合型、应用型和国际化的特色,为树立新文科专业奠定了基础。
“一体两翼”模式的建构与“汉语+”人才培养方案确实立
传统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复杂地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列为语言学科范围,无视了包括汉语语言和中华文化的“全汉语”意识,弱化中国文学与文化的教学;二是外语教学以英语为主,疏忽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度小语种的语言特殊性;三是单向地将人才出口定位为出国任教汉语,并且只注重面对面的线下教学技艺培养,无视了线上虚拟空间“面对面”教学技艺的培养,从而招致了大少数学生就业时“国外走不出去”“国际落不了地”。为了改动这种现状,学校确立了“双栖”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双栖”人才的培养,建构了以“一体两翼”为内核的基本模式,确定了“汉语+”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革新的基本思路。
所谓“一体”就是一体主导,是指确立一个主体和中心。这就是汉语与中国文学与文化。教学内容以汉语与中国文学与文化为主体内核,夯实毕业生的专业根基。“汉语+”就是要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回归和确立“汉语与中国文学与文化”的主体位置,在突出语言课程的同时也强化中国文学与文化的教学。所谓“两翼”,就是两翼互动,是指两种专业技艺。这就是跨文化交际的外语实战能力与“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技艺。首先是强化外语教学,突出多语种表达能力的训练,鼓舞学生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度通行语言的学习,开设相关课程,举办强化培训班,提高了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实战能力。其次是强化现代教学能力的培养,突出互联网线上跨境教学技艺的训练。为此学校树立了跨境线上汉语教学实训中心,突出了学生线上虚拟空间的跨境汉语教学技艺的训练,凸显“互联网+”时代特征。
“一体两翼”模式,是依据汉语国际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从知识体系到实践体系作出的科学选择,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了汉语言文学与文化的基本知识及其理解运用能力、跨文化交流的基本知识与实战能力、汉语教学与中华文化传达的知识与技艺,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增强了社会竞争力。
“四元融合”的课程模块和“四维协同”的实践教学体系
任何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都必需反映在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上。只有树立了科学的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人才模式革新的目标才干有保证。因此,学校从外语院校的实际动身,在革新中进行了临时而认真的探讨,并进行了多年实践检验,最终确立了“四元融合”的课程模块和“四维协同”的实践教学体系。
所谓“四元融合”,就是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动身设置的四个课程模块,形成了“以汉语和中华文化课程板块为主体,以外语和跨文化交际课程板块与教育教学课程板块为支撑,以实践课程为推手”的课程体系。学校将汉语与中国文化(文学)课程作为中心课程群和专业课程体系的主体,确保中国语言文学类课程全面开设;并且在外语与跨文化交际的课程模块设置中充沛发扬学校有15个外语语种的优势,既开设了“第二外语”课程,又开设了小语种辅修专业,还活期开办60课时的泰语、阿拉伯语等小语种的强化培训班,提高学生通往“一带一路”国度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设置教育与现代教学技术的课程群时,除开设通常的线下教学技艺的系列课程之外,还率先开出了“跨境线上汉语教学与实践”课程,又专门树立了跨境线上汉语教学实践中心,供学生训练,要求学生4年必需完成至少20课时的线上教学实践。此外,学校还设置了一个实践课程模块,既包括了专业本体实践能力训练课程,又包括了跨文化交际才艺课程。“四元合力”的课程体系,将人才模式革新落到了实处。
学校从教学型高校应用型专业的定位动身,构建了“四维协同”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线下教学实践与线上教学实践齐动,而且国际实践与国外实践协同,显示了线上实践充沛、国别化实践扎实的鲜明特色。首先,做强国外国别化实习。学校先后在泰国华裔崇圣大学、川登喜大学、尖竹汶府艺术学院以及尖竹汶府8所中小学联盟学校,马来西亚苏丹依德理斯国立教育大学、拉曼大学,印度尼西亚三宝垄大学和菲律宾华校协会学校等西北亚20余所大中小学校树立了实习基地,每年分期分批派出学生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实习。此外,学校积极做好校内、国际的线下实践和线上实践,不仅先后在绍兴市一批中小学树立了实践基地,而且与哈兔网络中文学院、中文路、中文在线等多家互联网企业开展协作,共建线上汉语教学平台,打造了多元协同育人的实践平台。
这种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是切合时代要求和专业实际的,很好地支撑了“一体两翼”的“汉语+”人才培养方案,使“中外融通”“线上线下”融合的“双栖”人才的培养目标有了保证,提高了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汉语+”人才培养方案革新,显示了很强的生机。“一体两翼四维”的模式既解决了人才培养目标滞后、课程体系新鲜、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等问题,又解决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弱、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提高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社会适应度和市场竞争力,拓宽了就业渠道,落实了“德才兼备,道技偏重”专业树立理想。“汉语+小语种和国别化”“汉语+线上汉语教学”“汉语+中国传统文化”“汉语+实践”,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而“四元融合”的课程模块创新了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了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无缝对接的同构效应;“四维协同”的实践教学体系明显提高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中华文化国际传达与汉语教学推广的能力,社会竞争力明显增强。近4年来,本专业学生取得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浙江省新苗方案等各级课题40余项,在全省、全国和国际竞赛中获奖20余项,地下宣布学术论文50多篇,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每年以3%左右的速度上升,涌现了一批颇有成就的创业者,申请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成功率从50%上升到2019年的全部。
文:刘家思,杨 锋
Copyright (C) 2020 Zyufl.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统计 | 信息地下年度报告 | 浙公网安备33069802000007号
浙ICP备05014601号-1 电话:0575-89115678 传真:0575-89172457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群贤中路2801号(镜湖校区) 会稽路428号(稽山校区)